会议专题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瞳孔粘连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2.0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M1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具有瞳孔粘连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6例42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只眼.第1组采用2.0 mm微切口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适用于微切口的Akreos M160人工晶状体;第2组行3.2 mm传统的同轴超声乳化植入术和适用于常规切口的Akreos AO人工晶状体.术中采用钝性或囊膜剪剪开的方法分离粘连的瞳孔,以适应超声乳化手术之需.术中记录所采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记录术后第1天、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对应的视力、角膜水肿、瞳孔表现及前房反应等情况.术后1个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中第1组平均有效超乳时间为(0.52±0.33)min,累积超声能最为11.5%;第2组平均有效超声时间为(0.61±0.35)min,累积超声能量为14.2%.两组表现:第1组超声时间更短,使用能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11<0.05);裸眼视力:术后第1天、第一周和第1个月,第1组视力≥o.5者分别占62.11%、74%和88.26%,第2组视力≥0.5者分别占53.16%、67.71%和73.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2=-4.245,P<0.05).术后第1个月两组BCVA≥0 5者均占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2,P>0.05).角膜散光情况:术前与术后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均有一定的改变: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1周.第2组散光大于第1组(x2 =4.048,P<0.05),而术后第1个月,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5,P>0.05). 结论:采用2.0mm同轴微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M160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在保证白内障超声乳化效率的基础上,减少角膜伤口导致的手术源性散光,对于手术后快速恢复和前房密闭的稳定性都有好处,也不会增加学习曲线.

葡萄膜炎 白内障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临床疗效

董威 司马永光

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眼科 辽宁 北票 122100

国内会议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1-2

2015-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