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自发性肝内型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1例及文献复习

自发性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属于门-体分流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较低.按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自发性,按其解剖位置可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自发性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多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随着多层螺旋CT及核磁动态增强成像,大大提高了门脉高压引起的侧支循环诊断率.于此文中,笔者主要经过对近期文献的复习,对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侧支循环及其特殊类型自发性肝内型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做较全面的阐述,以供同道参考.本例患者1年前诊断为丙型肝炎后肝硬化.首次彩色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分流.可排除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而出现门静脉右后支-下腔静脉交通是由门静脉高压引起.同时合并脾静脉增宽.血氨升高.出现肝性脑病。通讨影像学检查明确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有重要临床意义:1.其有助于超声科医生对肝内占位病变、腹腔占位特别是右肾上腺区病变的鉴别诊断;2.部分门静脉血绕讨肝脏而直接经下腔静脉回流到心脏导致血氨升高.易诱发肝性脑病.发现此分流存在可指导临床治疗;3.减轻了门静脉压力.导致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使腹水得到控制和消失,从而预防和控制出血。

自发性肝内型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 发病机制 影像学检查 诊断价值

李玉萍 唐伟亮 贾冰川 肖春颖 于文海

解放军第266医院放射科 河北承德067000

国内会议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1-1

2015-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