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副反应的关系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111例接受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方案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关系. 方法:对111人结直肠癌患者,进行UGT1A1*28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化疗疗效的异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后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11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6次重复的纯合野生型TA6/6有76例(68.4%);基因型为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型TA6/7有32例(28.8%),基因型TA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有3例(2.8%).TA6/6中出现3-4度腹泻13例(17.1%);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10.5%);TA6/7中出现3-4度腹泻4例(12.5%);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9.3%);TA7/7中出现3-4度腹泻2例(66.7%),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66.7%). 结论:TA7/7纯合变异型频率极低,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发生3-4度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达统计学意义,而TA6/7杂合子与TA6/6野生型3-4度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相似,对野生型TA6/6或甚至TA6/7者,选择合适患者适当增加伊立替康剂量以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晚期结直肠癌 化学疗法 伊立替康 基因多态性

王巍 陈永昌 冯芬 招丽蓉 胡斌 林秀强 徐绮华 林奔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内科 广东 佛山 528000

国内会议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1-1

2015-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