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1903年,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曾用名反应停,沙利度胺早期曾作为镇静药、止吐药使用,但因其很强的致畸作用于1963年被停止应用.1998年美同FDA正式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ENL).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随着对其药理机制研究的深入,沙利度胺的临床适应证取得了重新认识.本资料综述了沙利度胺对于某些免疫功能异常的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沙利度胺有致畸和外周神经疾病等严重不良反应,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镇静,其镇静和嗜睡作用几乎出现于所有大剂量用药者。其它不良反应包括红皮病、剥脱性皮炎、恶心、性情改变、水肿、头痛、头晕、便秘、指甲变脆、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沙利度胺曾因旱年的海豚婴儿事件而臭名昭著,被人们避之不及,时至今日,随着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沙利度胺又重回临床治疗舞台,在血液病、风湿免疫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系统中发挥它的作用,今后如何正确使用沙利度胺,减少其不良作用,更大的发挥其临床作用,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消化系统疾病 免疫功能异常 沙利度胺 药理作用
刘雅静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北京 昌平 1022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
2015-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