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下庄矿田铀矿化磁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自然界区域内在经历从强氧化环境向强还原环境转化时,岩石或土壤中赋存的铁磁性矿物种类、含量和粒径会发生系统的变化.基于铁磁性矿物的这一指示特征,为了更好地表征”交点型”铀矿床的物质来源和变质机制,本文首次对广东下庄地区铀矿石及其围岩花岗岩、辉绿岩脉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研究.研究发现与辉绿岩脉样品相比,含矿样品的剩磁更低;与花岗岩围岩相比,含矿样品矫顽力更大.其磁学性质相比围岩变化性也更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交点处岩石发生的强烈接触变质作用.总体上讲,岩石磁学为”交点型”铀矿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详细的磁学属性研究对矿区磁法勘探反演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铀矿 矿化机制 磁学特征 磁法勘探

葛坤朋 刘青松 邓居智 汪洋 杨书哲

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广东核工业地质局293大队,广东广州 510800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

南昌

中文

479-489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