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炎症性肠病(IBD)的病理特征及其临床诊断符合率,为提高IBD的诊断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诊治标准,选取1998至2014年本院住院230例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n=180)和克罗恩病(CD,n=50)两组,回顾UC和UC的病理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UC组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34.3%,CD组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29.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UC组病理检查率为50.8%,CD组病理检查率为70.2%,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UC组主要病理表现,按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隐窝炎及隐窝脓肿、糜烂与溃疡、杯状细胞减少、腺体增生、基底浆细胞增多、隐窝扭曲与分支、不典型增生、隐窝萎缩、绒毛状表面;CD组依次为急慢性炎症、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 结论:IBD临床诊断中进行病理检查例数较少,诊断符合率偏低;UC病理特征以糜烂或溃疡及隐窝炎与隐窝脓肿为主,CD病理特征以非干酪样肉芽肿与裂隙样溃疡为主;提示明确IBD的病理特征有利于提高IBD的诊断符合率。

炎症性肠病 病理机制 临床诊断

陈速 李彦鹏 黄爱轩 尹少芳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 广东东莞 523400

国内会议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111-112

2015-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