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有创与无创对比评价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前后肺动脉压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方法:65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VSD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并于介入术前当日、术后3天、l、3、6月分别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并进行对比. 结果: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显著正相关.①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封堵即刻后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封堵即刻后无明显变化,6月时与封堵前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封堵即刻后升高,术后1月及6月与封堵后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③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术后3天及随访中与封堵前比较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月较封堵后降低(P<0.05). 结论:1.导管测压与超声测压呈正相关性.2.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肺动脉压力 临床疗效

唐峰 杨天和 杨永耀

贵州省心血管病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贵州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273-274

2015-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