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楔状缺损修复37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楔状缺损修复37例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37例楔状缺损修复患者(共116颗患牙)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颗患牙)采取Single-BOND全酸蚀黏结系统,观察组(58颗患牙)采取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一年,对所有患牙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剪切强度测试、微渗漏评价,根据改良USPHS评价标准,对修复体同位、边缘适合性、边缘着色、继发龋、术后敏感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微拉伸强度为31.57±6.39 Mpa、剪切强度为38.97±8.74 Mpa、洞壁边缘微渗漏率为1.72%;对照组微拉伸强度为22.46±4.75 Mpa、剪切强度为29.85±5.78 Mpa、洞壁边缘微渗漏率为6.9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修复体脱落2颗、修复体同位率为96.55%,1颗边缘适合性评价为B级,2颗边缘着色评价为B级,2颗术后敏感,无继发龋;对照组修复体脱落6颗、修复体同位率为89.66%,5颗边缘适合性评价为B级,7颗边缘着色评价为B级,5例术后敏感,无继发龋;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确切,黏结强度大、修复体边缘封闭性好及不良反应发生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楔状缺损 患牙修复 自酸蚀黏结系统 临床应用
周新芳
江阴市北国医院 江苏江阴21441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81-481
2015-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