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和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单侧和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单侧组采用单侧PKP治疗,双侧组采用双侧PKP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疼痛评分、ODI指数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 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出血量少于双侧组,透视次数少于双侧组,骨水泥的填充量也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d、6月的疼痛评分、ODI指数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术前、术后1d、6月两组疼痛评分、ODI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治疗后1d、6月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单侧和双侧PKP治疗OVCF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单侧PKP可减少治疗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接触,有一定优势,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疗效评价 临床观察
江昭林 赵文 魏朝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骨科 安徽246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25-726
2015-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