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探析. 方法:以某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172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儿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期选取4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以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与比较两组以及观察组内不同弱视程度的患儿的PVEP的p100振幅(AP100)与P100潜伏期(LP100),并观察不同弱视程度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儿PVEP的AP100与LP100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轻度弱视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与基本治愈率分别是100%、86.4%,中度患儿分别是100%、69.0%,重度患儿分别是92%、51.7%,差异性显著(P<0.05).重度弱视患儿的潜伏期最长,且治疗效果最差,与中度患儿、轻度患儿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通过对弱视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测定,可以反应视功能损坏的程度,对视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屈光不正性弱视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临床治疗 儿童患者
张学印 徐西玲
威海市立第二医院眼科 山东 威海 2642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60-761
2015-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