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规律,并揭示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冠心病,预防心血管事件应用中医理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临床资料本研究观察选择符合西医冠心病、中医胸痹诊断的病例122例为试验组;经体格检查、血、尿、粪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片、颈动脉超声(排除动脉粥样硬化),提示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病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门诊或住院病人.经可比性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心绞痛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四组:瘀血痹阻组(25例)、痰浊内阻组(35例)、心肾阴虚组(22例)、阳气虚衰组(40例);另设健康人对照组(20例).所有受检者过夜禁食12小时,于清晨空腹卧位抽取肘静脉血2ml,送至同位素室经离心分离出血清,于-20℃保存备检.测定其空腹血清瘦素水平、血脂、体重指数等值,记录并评价指标.各数据经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以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间血清瘦素值:对照组5.81±3.36 ng/ml;痰浊内阻组14.34±8.78 ng/ml;瘀血痹阻组11.13±5.86 ng/ml;心肾阴虚组11.12±6.93 ng/ml;阳气虚衰组12.86±6.29 ng/ml.2、冠心病血清瘦素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试验测得的结果表明冠心病各证型组血清瘦素水甲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痰浊内阻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瘀血内阻组、阳气虚衰组、心肾阴虚组(P<0.01);瘀血内阻组与心肾阴虚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其中痰浊内阻证和阳气虚衰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前者尤为显著(P<0.01).结论: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血管内慢性炎症反应均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痰浊或痰湿、高瘦素血症与这些重要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显示出正性相关.本研究结果说明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可以作为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特征指标之一,为冠心病(胸痹)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冠心病 中医证候 相关性
赵明君 刘东敏 薛强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712000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710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77-378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