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来自东中西部省际面板数据
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过程中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区域差异,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实际发展水平仍然偏低.(2)东中西部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3)东中西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区域差异特点明显,东部人口城镇化领先,中部土地城镇化较快,西部土地城镇化超前,不利于全国综合协调耦合度的提高.基于此,应从户籍制度、财税体制、GDP考核机制、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积极突破制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因素,实现二者良性发展.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模式 区域差异
王振坡 郑丹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城建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天津300384;天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城建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天津300384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年会暨“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化及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319-337
2015-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