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998-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淋巴瘤发病情况

目的:分析1998-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淋巴瘤(简称淋巴瘤)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 方法:统计北京市肿瘤登记处1998-2010年淋巴瘤发病病例,共计9763例,覆盖人口151601066人年.计算年度发病率,中国人口结构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构成标化率(简称世标率)以及年度平均变化率(APC),累积发病率和截缩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人群的淋巴瘤的发病率趋势. 结果:1998-2010年北京市淋巴瘤发病率为6.48/10万(9763/150720187),由1998年的3.78/10万(410/10850626)上升至2010年的8.88/10万(1111/12518114),增长了136.17%,世标率的APC为5.21%(P<0.05);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由 1998年的0.25/10万(27/10850626)上升至2010年的0.47/10万(59/12518114),增长了88.00%,世标率的APC为4.33%(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由1998年的2.89/10万(314/10850626)上升至2010年的5.93/10万(742/12518114),增长了105.19%,世标发病率的APC为4.19%(P<0.05).1998-2010年北京城区淋巴瘤发病率为7.78/10万(7125/91621 898),郊区发病率为4.47/10万(2638/59098289),城郊发病率比为1.74;男性发病率为7.40/10万(5632/76121672),女性为5.54/10万(4131/74598518). 结论:1998-2010年北京市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高,男性高于女性,城区高于郊区,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不同.

恶性淋巴瘤 病理机制 地区发病率

袁延楠 杨雷 孙婷婷 李慧超 朱军 宋玉琴 王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

国内会议

北京慢病防治管理协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6

2015-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