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之工艺
”艾德菜斯”一词泛存于印欧语系和突厥语系词汇中,通常读音”阿特拉斯”,维吾尔语变音为”艾德菜斯”.据说,它产生于元末明初,和田、喀什的一些工匠在学习吸收中亚人染织法带回自己的家乡开始生产,艾德菜斯从此传入新疆.新疆自古以来盛产闻名中外的”胡饰”、”西饰”、和”拈金番缎”而今仍然出产各种丝绸,其中图案别具一格的”艾德莱斯绸”当属佼佼者.维吾尔族人民把对大自然的理解通过”艾德菜斯绸”展现出来,并且注入了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艾德菜斯绸”的扎染技艺更是维吾族人民的一大创造,也是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一大贡献.服装面料图案的生产工艺大致分为织花和印花两种:可”艾德菜斯绸”是一种扎经染色织物,其工艺正好介于织花和印花两者之间:先染后经,它的图案在染经纱的过程中完成,但又运用了防染的方法.
艾德莱斯绸 扎染工艺 民族服饰 维吾尔族
祁春英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服装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厦门
中文
188-192
2014-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