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學”三事:成都文翁石室叢考
建立于西汉景帝末年的成都文翁石室,是当时最早由地方政府建立的以传播儒家经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后来一直是成都最高学府,延续至明清时期.东汉后期高(秩)在石室旁建周公礼殿,正式形成”庙学合一”体制,是当时全国第一所由政府建立的祭祀先圣、先师、先贤的专门建筑.始刻于五代孟蜀的《蜀石经》,第一次将儒家十三部经典合刻一处,正式形成儒家”十三经”典范.文翁石室、周公礼殿、《蜀十三经》三位一体,在当时具有为天下倡始的意义,对后世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影响甚大,对历史上的教育制度、礼乐制度、经典体系以及地方文化建设,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翁石室 儒家经学 文化传播 西汉时期
舒大刚 任利荣
四川大学
国内会议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北京
中文
1251-1269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