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東亞儒學的‘和平’思想

和平是人类的愿望。‘平’的意思是平均的分配,‘和’的意思是相互调和。狭义的说是指没有战争与矛盾的状态,广义的说是指相互信赖,求同存异,共生共存的社会。单从肉体上看,人是具有个体性和独立性的存在。就像腹中的胎儿和母亲通过脐带联系在一个身体上一样,通过“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体性关系是人的本质。志于圣学的人,其人生目标是通过实践“仁”来实现人的本质。特别是人人具有的“仁心”,很容易从表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慈爱和孝心中得到确认。在人伦关系的社会里,人们经常忘记人是一个紧紧相连的一体性的存在。但是在天伦关系中,还保留着这个“合一”的观念,所以“本心”作为人之为人的依据,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现在西方摒弃他们一直所追求的近代价值追求,试图对多种认识进行转换。那么孔子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世界的追求,现在肯定会以不同的方式为人们创造机会。坚信内在人性的清澈,信任和常识通行的社会。

儒学 和平思想 价值取向

徐正燉

国际儒学联合会

国内会议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北京

中文

1-5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