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芳香烃受体通路的二恶英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多年的研究发现从分子机制上来说,二恶英类污染物致毒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以及一系列下游的信号通路而产生的。从生物学本质上来说AhR是一种配基依赖的、在很多组织和细胞中活化一系列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二恶英类化合物可以与细胞质内静息态的AhR蛋白复合体相结合,激活的复合体将会进入细胞核,并与AhR核转运蛋白形成二聚体,特异性识别及结合到二恶英响应元件上,从而启动下游调控基因的转录、表达,最终导致广泛的毒理和健康效应。

有机污染物 二恶英类化合物 致毒机理 芳香烃受体 健康效应

赵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双清路18号,100085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浙江舟山

中文

77-77

2014-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