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特征
运用TWINSPAN将黄河三角洲湿地67个样地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并用Levins修正公式和Pianka公式分别计算了6个群落类型和总群落中各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TWINSPAN划分而得的6个群落类型从A到F,水深逐渐下降而土壤盐分逐渐升高,同种湿地植物在不同的群落类型中生态位宽度不同,柽柳在群落类型A中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盐地碱蓬在群落类型B中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芦苇在群落E中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其他植物也分别在不同的群落类型中占据最大的生态位宽度,但绝对数值都较小.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的植物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普遍较低,生态位分离较为明显.这取决于不同植物种群对不同水盐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对水盐环境条件要求相似的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大,而对水盐环境条件要求差异较大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接近或达到0.此外,根据生态位理论,并结合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湿地植被保护和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湿地系统 植物种群 生态位特征
王立冬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东营257500
国内会议
山东东营
中文
55-66
201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