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那”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传承的时代困境

在我国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分布着众多被冠以”那”或者”纳”地名的村寨,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那”地名圈.生活在”那”地名圈的族群,以壮侗语族诸民族为主体.这些族群在语言上有着自成一体的稻作农业词汇,在经济上形成了以”那”为本的生计方式,其传统社会组织与”那”紧密相依,风俗习俗因”那”而生,而其祈”那”生息的民间信仰,则蕴含了当地人对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热切期待.19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越来越多新生代居民向城市迁移并视城市生活为其追逐的终极目标,”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地名圈文化 城市化进程 社会表征 民族群体

吕俊彪

广西民族大学

国内会议

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南宁

中文

173-181

2013-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