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命维新: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践论
壮族铜鼓文化是”铜鼓文化圈”的一部分,是稻作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反映.可能是由于在历史早期,宗教事务往往为部族首领掌握,铜鼓具有权力重器的性质和功能.中原地区以鼎为尊,南方则以铜鼓为贵.铜鼓文化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迥异于中原文明的另一种文明类型.进入近现代,古老辉煌的壮族铜鼓文化也面临一些危机:一是铜鼓铸造铜鼓活动在清代以后就已经停止,铸造技术也随之失传;二是随着一些传统祭祀活动或节日的简化或消失,以之为载体的铜鼓文化枯萎、消亡,包括敲奏铜鼓的技艺也随之失传.从实践层面说,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探索,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21世纪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逐步掀起高潮的.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既是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又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一方面,要借助博物馆,对铜鼓这种宝贵的民族文物做收藏和保管.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深化已失传的铜鼓铸造技术的研究,恢复和发展铜鼓的铸造工艺技术.更重要的,要有意识地将铜鼓文化的传承、开发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铜鼓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必然是对传统铜鼓文化进行改造、创新的再生产的过程.
铜鼓文化 资源保护 壮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富强
广西民族大学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182-194
2013-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