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式的娱乐至死?
对于中国社会全面娱乐化的判断和批评,在最近几年很流行.这种判断和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的影响.大家知道,英国有两位作家,一个是乔治·奥威尔,一个是奥尔德斯·赫胥黎,他们分别写过两部预言性质的书,即《1984》和《美丽新世界》.前者描述的是极权主义统治的可怕景象,后者则预言了另一种可怕景象:娱乐至死.前者是熟悉的、以法西斯主义、斯大林主义(所谓”老大哥”)为典型的极权专制,而后者则是以前不熟悉的”娱乐专制”,据说可能会出现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们不可能天生就沉迷于娱乐,不问政治,也不可能天生就热衷政治,反感娱乐。两者都不是人的所谓“本性”,而是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这种对于中国式娱乐的建构主义的视觉,留下了一丝希望:既然是权力和市场的合谋建构,既然不是“人性”的必然(这是本质主义的思路),而任何建构都是人为的,都是可以解构的。
中国文化 娱乐化理论 建构主义 社会环境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41-242
2012-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