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典学到比较古典学--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终极追问

近几年来,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历史语言学博士与古典学博士,他们为中国学界初步带来了关于西方历史语言学与古典学的学术研究信息,这让中国学界在后现代主义之后的理论贫困中发现了西方学术的真正历史及厚重所在.因此在中国汉语学界,有一部分学者开始思考推动中国汉语国学与西方源语历史语言学、古典学接轨的学术问题,他们为此建议在中国汉语学界成立”中国古典学”以替换”国学”的命名,以便于使”国学”在”Chinese Classical Studies”的命名下为西方学界所理解与接受.实际上,这一学术策略是从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视域所给出的建议,也正是在这一建议下,建立”比较古典学”——”Comparative Classical Studies”的研究方向也应运而提出.如果说,中国古典学——国学的基质是儒学,儒学的基质是经学;那么,可以把中国汉语语境下的比较古典学研究定位在中国经学思想史的面向上,把西方的诠释学理论带入,作为一种自觉的理论透镜看视与研究隐含在中国经学史及其注疏传统中丰沛的诠释学思想,以此尝试着构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理论体系.当然更重要地是,也以中国经学诠释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再度调整与改写西方诠释学理论在汉语语境下的适用性,最终使中国经学诠释学与西方诠释学在整合与汇通中生成第三种诠释学,而第三种诠释学在学理的构成上获有了走向国际学界的普适性.
中国古典学 比较古典学 经学诠释学 汉语语境
杨乃乔
复旦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13-331
2012-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