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民族音画--论田联韬教授的音乐创作特色
田联韬教授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拥有丰硕成果的著名作曲家.在采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创作时,田教授除了直接引用少数民族音乐旋律之外,更强调对少数民族音乐旋律的加工与处理,经常采用少数民族音乐中的特色音列、调式,或提取其核心音调、特性音程及特定节奏型等素材进行再创造。田教授的和声技法,主要采用了西方传统和声与中国民族调式和声相融合的方式,以民族化旋律特征为依据,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和声配置,不拘泥于西方大、小调体系的和声语汇,从而有意识地回避西方典型的和声进行。在保证一定的和声功能进行基础上,强化民族调式的特点和突出和声的色彩性表现。复调技法在田教授的创作中,常常起到深化音乐表现的作用。在乐队配器方面,田教授总是依据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和特点,采用本民族的特色乐器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标识参与到交响乐队之中,以突显其民族性。在曲式的构思与设计方面,田教授主要采用了传统曲式结构的思维,并依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如针对风俗性的民间舞曲则采用结构明确的典型曲式,而对于多样化或复杂化的音乐表现,以及对于组织庞大的戏剧性场面的音乐表现,则往往采用复杂的混合曲式或中介曲式。
少数民族音乐 创作手法 艺术特色 田联韬
安鲁新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7-129
2010-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