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情味与寓教于乐的完美结合--聊斋俚曲
蒲松龄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俚曲,其中有七部的题材与《聊斋志异》中的小说相同.他写作与小说同一题材俚曲的目的是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对村庸市媪进行教化,表现的主题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充满了对整个社会和底层人民的关注.作家还特意选择了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为后人改编《聊斋志异》奠定了家庭化、世俗化的基调.
聊斋俚曲 创作风格 世俗化 文艺形式 蒲松龄
郑秀琴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311-316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