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人居聚落生长的原生态环境观--以吴堡窑洞古城聚落为例
堡寨是我国古代一种集防御与居住为一体的人居聚落形态。窑洞源出穴居,与源出巢居的干阑和源出庐居的帐幕并成为中国三大人居基本形式;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由于文化背景各异.所以各地的聚居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堡寨形制与窑洞建筑相结合的传统聚落形态本身就体现了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的特点陕北地区的原生态窑洞民居聚落是人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发展的最巧妙的人居典范.吴堡窑洞古城结合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山地、坡地和荒想,在满足集中防御的功能下,具有节约用地的意义.同时不破坏任何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另外,整个聚落的修建充分利用了该地区丰厚的资源.就地取材、相地构屋、使当地的黄土和砂岩物尽其用.而且能够利用黄土的特性,调节地热资源,弥补了这些地区燃料与木材的短缺状况_对于吴堡窑洞古城聚落生长的环境观的研究,其实就是为未来我国实现低碳环保的生态环境找到发展的溯源,而最终获得的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这不仅对于当代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启示,也对于保护和延续地域特色文明,保护地区的传统聚落形态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窑洞遗址 人居聚落 原生态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
谭明
烟台大学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9-50
2010-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