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间”祠堂”营建现象、空间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祠堂作为民间、老百姓的主要祭祀空间,成为中国、特别是江南地区的一个特色空间,它的营建活动与装饰艺术受到政策、艺人、匠人及其自我的影响,对其理解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建筑及其装饰艺术活动本身是一个工程实践过程,随着时间的发展可以促进“实践艺术的发展”,建筑及其装饰艺术形式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是某种“功能”的外化,“特定功能”的空间最易受政策所影响,建筑及其装饰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媒介、一个特定时代不同大众的意识形态和信仰,由此也决定了其为社会所组构。
民间祠堂 营建理念 空间格局 装饰艺术 明代
陆小赛
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85-388
2010-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