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肺栓塞溶栓与抗凝治疗的趋势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溶栓与抗凝治疗的趋势,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临床资料 收集2001年-2009年本院因肺栓塞入院或入院后发现、发生肺栓塞的患者19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92例,年龄24-87岁,平均年龄59.4±13.6岁. 分组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溶栓+抗凝组(简称溶栓组)和单纯抗凝组(简称抗凝组)。溶栓组采用尿激酶或rt-PA溶栓,并加用普通肝素对氏分子量肝素抗凝,同时监测出、凝血指标。抗凝组仅使用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其中溶栓组共58例,抗凝组132例,且比较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三个历史时期溶栓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04年-2006年三个阶段的溶栓率依次分别为45.7%、31.3%、15.3%,溶栓率逐渐下降,2001年-2003年与2004年-2006年溶栓率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2001年-2003年与2004年-2006年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4年-2006年与2007年-2009年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治疗有效率94.8%,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3.1%,溶栓组略高于抗凝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出血率10.3%,高于抗凝组(2.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肺栓塞抗凝治疗的比例趋于增高,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比较,疗效大致相同,但并发出血率高,风险大,单纯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结合患者自身特点遵循新的指南进行危险分层并考虑其出血风险来综合评估,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肺栓塞 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 疗效评价

陈哲 张霞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国内会议

2010年京津冀地区呼吸系病专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56-60

2010-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