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6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例的临床研究及生存分析

目的:通过对16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临床特征,以及影响BA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并跟踪随访解放军总医院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6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采集的患者情况按基本情况、临床症状、误诊史、诊断方法、TNM分期、病理类型、影像学类型、治疗方案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136例获得完整生存资料患者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男女比1.08:1;发病年龄28.30岁-76.70岁,平均发病年龄57.28岁;吸烟:不吸烟1:2.33。2.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约45.6%患者因查体发现病灶,误诊率43.7%。3.术后病理确诊为本组病例最常见诊断方法。4.Ⅰ期和Ⅱ期患者所占比例为55.6%。5.实变型和单结节型为胸部CT最常见的影像学类型。6.本组病例1年生存率88%,2年生存率76%,3年生存率69%,4年生存率55%,5年生存率50%。7.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临床分期、影像学类型、靶向治疗均为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8.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靶向治疗史和肿瘤分期是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其他两个因素后,吸烟患者死亡风险是不吸烟患者的2.555倍,未接受靶向治疗患者死亡风险是接受靶向治疗患者的2.377倍,肿瘤分期每增加一级,死亡风险增加1.977倍。 结论:1.BAC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征,咳大量泡沫样痰的典型症状并不多见,再加上影像学上的多样性,易被误诊;2.BAC生长相对缓慢,确诊时大多分期较早,手术机会多,治疗上采取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预后比其他非小细胞肺癌(NSCLC)好;分子靶向治疗BAC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细支气管肺泡癌 靶向治疗 临床观察 疗效评价 生存分析

李芸 陈良安 田庆 李春笋 赵薇 梁志欣 刘星辰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 国家重点学科

国内会议

2010年京津冀地区呼吸系病专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83-95

2010-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