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承德市区居民鼾症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目的:了解承德市区30岁以上居民7年随访前后鼾症患病率的变化,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承德市区2002年时已调查居民(共1168人),7年后再次进行入户追踪调查,比较7年前后鼾症的患病率有无差异,并分析鼾症与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关系,鼾症与死亡的关系等. 结果:1)应调查571户,1168人.实际调查516户,2户共4人拒绝调查,实际调查1062人,调查完成率为90.92% (1062/1168).1062名居民中共51人死亡.1011居民中,年龄37~91岁,平均(54.3±12.8)岁;男497人,女514人(男∶女=1∶1.03).2)7年后人群打鼾情况:1011人中,有617人打鼾,居民打鼾率为61.03% (617/1011),其中鼾症发生率为40.16% (406/1011);2002年与2009年居民鼾症发生率比较,2009年高于2002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 =34.34,P<0.01).3)2002年与2009年居民体质指数比较,2009年高于2002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鼾症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关系:鼾症与心脑血管、糖尿病关系密切,鼾症患者与非鼾症患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患病率比较,鼾症患者显著高于非鼾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鼾症与死亡的关系:在51例死亡者中死于心血管病18例,占35.30%(18/51),其中死于心力衰竭的2例、心肌梗死16例;死于脑血管病17例,占33.33% (17/51),其中死于脑出血7例、脑梗死10例;其中51例死亡者中鼾症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鼾症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鼾症患者的死亡危险是非鼾症患者的2.79倍,”RR=2.79,95%CI (1.742,5.417)”.6)居民对打鼾的认识:1011名居民中有237人认为打鼾是疾病且需要治疗,认知率为23.44%(237/1011).其中12名(1.19%)无法做出选择.2002年居民对打鼾认知率为25.34% (296/1168),两次调查认知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7年后再次入户调查显示,2009年承德地区鼾症患病率(40.16%)明显高于7年前(28.25%),表明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疾病.同一人群的体质指数较7年前显著增高,表明超重与肥胖是鼾症和SAH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7年间鼾症人群合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鼾症组.鼾症患者的病死率(9.06%)显著高于非鼾症患者(3.14%).鼾症患者死亡的危险性是非鼾症患者的2.7 9(RR=2.79)倍.但居民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还非常低,仅有23.44%的人认为打鼾是病且需要治疗.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早期预防和治疗.

鼾症 流行病学 患病率分析 死亡危险性

郑洪飞 张庆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

国内会议

2010年京津冀地区呼吸系病专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95-100

2010-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