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与运行效果分析
定西市安定区构建了以山顶封山育草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脚地膜种植、舍饲养殖、粪便制作沼气蹬靴子的农牧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启动实施四年,山巅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和活地被物(干重)分别比对照地(荒坡)高71.80%、37.58%、96.58%和71.80%;种草面积2.48、年提供饲草比期初分别增加28.53%和28.46%;农作物秸秆饲用率比期初提高34.42个百分点;人均纯收入比期初提高48.4%,比安定区农民平均纯收入高62.2%,其中人均牧业收入795元;粮、经、草作物的种植结构由期初的84∶12∶4调整到2008年的67∶11∶22;粮食单产由135千克增加到178千克,增幅达32%;牛存栏年均增长47.9%,规模养牛户年均增长19.68%.肉牛出栏率达到61.87%.初步实现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经济循环.
肉牛养殖业 循环经济 生态环境 运行管理 可持续发展
杨杜录 王礼 冯建山
甘肃省畜牧管理总站 安定区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兰州730030
国内会议
山东滨州
中文
423-428
2010-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