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国时期云南的地震灾害与地方社会
本文选取清至民国时期的云南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揭示该地区地震灾害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应对举措,结果表明清至民国三百余年间云南地区遭受了较为频繁的地震灾害,就其时空分布特点而言,主要表现为破坏性地震频次高,地域范围广。由于云南距京师遥远,官方救灾多有迁延,效果有限,应对地震灾害,维护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安宁,更多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廉吏以及地方绅商。特别是民国以后,民间力量进一步崛起,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以地方府、州、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在灾后重建中还起到了主导性、关键性的作用。而民间社会虔心祈祷、娠济灾民等一系列消极或积极的应对措施也是值得关注、引起重视的。必须综合考量地方政府与民间社会两个层面在地震发生前后的应对举措,分析讨论社会应对才能更合理、充分地观照其现实意义。
地震灾害 地方政府 社会支持 时空分布特征
曾桂林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32-46
2010-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