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房屋抗震性能研究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模型房屋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表明,按照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薄弱层在底部框剪层。模型房屋应用于7度抗震设防区时,经受大震作用才会开裂;应用于8度抗震设防区时,可以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在Taft地震波(峰值加速度不大于125脚)、宁河地震波(峰值加速度不大于65gal)和EI-Ce咖地震波(峰值加速度不大于400gal)作用下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表明,模型房屋的地震作用符合倒三角形分布的规律,在7度及7度以下抗震设防区,模型房屋按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验算是合理的;模型试验的第二层与第一层的侧向刚度比(γ)为4.46,利用了底部框剪层的变形和耗能能力,薄弱层在底部框剪层。为了使得底部剪力墙的数量不会太多,满足底部大空间的要求,也可以使底部框剪层变形不会过于集中,质量和刚度沿竖向没有太大的突变,层间刚度比γ需有个合理的比值。《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底层框剪房屋γ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由本文试验可知,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墙体开裂以后,将由水平及竖向钢筋承担水平剪力,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因此对于14层及14层以下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模型房屋,本文建议γ=1.5-4;在试验过程中,框架托梁没有出现裂缝,并且托梁内钢筋应变变化较小,说明底部框架与上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形成了类似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深梁,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在地震作用下,带有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框架柱在层间弯矩和层间剪力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塑性铰弯剪破坏,柱铰的位置可能不在柱端而移到柱身或柱中部。没有剪力墙的框架柱,柱端被压酥,属弯曲型破坏。
建筑工程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 抗震性能 结构拟动力试验
蔡勇
湖南大学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529-555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