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噻二唑诱导拟南芥防御反应的细胞学研究
利用电子显微镜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比了在喷施BTH溶液前后,拟南芥叶片注射病原细菌时,过氧化氢等信号分子的产生和积累的部位与特点,观察了亚细胞结构及形态改变的差异,同时应用生长曲线法测定了细菌的生长状况的差异。研究发现,喷施BTH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死细胞出现的更晚,数量更少,作为抗性防御标志之一的过氧化氢出现的早,细菌的生长也要明显滞后于对照组。在超微结构方面,发现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细胞壁并没有很明显的加厚,处理组细胞内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多集中在有菌的一侧,并且观察到胞内出现很多囊泡,向细胞膜方向运输。另外发现细菌的周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氧化氢沉积,目前对这些现象在做进一步分析。
拟南芥 防御反应 苯并噻二唑诱导 细胞学
孙铁军 姚楠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503-503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