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成株期死亡原因调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在河北省支撑计划”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08220302D)”资助下,针对河北省设施栽培辣椒成株期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通过2008~2009年对河北省设施栽培辣椒产地调查,结果表明,辣椒成株期死亡现象普遍,通过田间症状观察及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明确了引起辣椒成株期死亡的主要病害为辣椒疫病和菌核病,其病原菌分别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病在4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辣椒疫病在5月上旬出现,6月中上旬达到发病高峰.大水漫灌田块相比滴灌田块发病重,多年连作的辣椒地块病原菌积累较多,发病严重.温室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病害发生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温度在20-25℃时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温度在25℃以上更有利于疫病的发生;土壤持水量在20%-40%的条件下,辣椒疫霉和菌核病均能发生,发病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均为土壤传播病害,化学防治效果差,亦没有高抗品种。本研究从不同生境的不同植物根系土壤分离得到1280株细菌。经平板对峙筛选,8株细菌对辣椒疫霉菌有较强拮抗作用,抑制率大于70%。15株细菌对菌核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制率大于80%。盆栽试验表明,2株拮抗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55%以上,5株拮抗菌对辣椒菌核病的防效达到60%以上。同时,田间应用“10亿芽抱/g枯草芽抱杆菌可湿性粉剂”和“盾壳霉生防菌剂”防治辣椒疫病和菌核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6%和54%.
辣椒病害 温湿度 土壤含水量 生物防治技术
张利军 鹿秀云 李社增 郭庆港 李宝庆 马平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07100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623-623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