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植物内生细菌对荔枝采后果实霜疫病的防治初探

本文就荔枝采后病害的内生拮抗菌进行并就内生细菌对荔枝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内生细菌对荔枝霜疫病的防治效果不同,浓度约108CFU/ml的内生细菌悬浮液对荔枝霜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而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生细菌对荔枝霜疫病不但没有防治效果反而加重病害的发生,如用浓度分别为107CFU/ml和106 CFU/ml的内生细菌处理荔枝果实,当处理后3d,荔枝霜疫病的发病率分别为90%和94%,而用浓度为108 CFU/ml的内生细菌悬浮液处理的荔枝果实的发病率仅为7%,即对该病的防治效果为81.81%,另外,内生细菌的不同接种处理对荔枝霜疫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先接种内生细菌1d后,再接种荔枝霜疫霉的防治效果最好,而先接种荔枝霜疫霉1d后,再接种内生细菌时的防治效果最差,同时接种的防治效果介于这二者之间。如先接种内生细菌1d后接种病原菌,在接种处理后5d,内生细菌的防治效果为71.43%先接种病菌后接种内生细菌的,在接种处理后5d,其防治效果为-53.57%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先接种内生细菌ld、2d、3d后再接种荔枝霜疫霉,内生细菌对荔枝霜疫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随着先接种内生细菌时间的延长,其防治效果随之下降,即先接种内生细菌1d对荔枝霜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内生细菌浓度的稀释,防病物质的减少,从而使得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的降低乃至丧失;另外,内生细菌对荔枝霜疫病的防治主要是预防作用。

荔枝 枝采果实霜疫病 内生细菌 生物防治

蔡学清 胡方平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州 350002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686-687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