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抑菌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编码基因的克隆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为害严重而又难以防治的病害之一,目前仍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国内外研究和实际观察发现,利用活体微生物可能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本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生防菌筛选,获得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将强的拮抗活性,以该菌株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微生物杀菌剂”1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田间对棉花黄萎病表现较好的防治作用.NCD-2菌株的培养液对温度、酸碱度和蛋白酶类不敏感,因此推测NCD-2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中存在脂肤类抗生素。采用盐酸沉淀、甲醇抽提的方法提取NCD-2菌株中的脂肤类抑菌物质,拮抗性测定表明,脂肤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较强的拮抗活性,显微镜观察发现,脂肤提取物能明显的抑制棉花黄萎病菌抱子的萌发。采用HPLC技术对脂肤提取物进行分离,获得3组物质峰,分别回收3个组分并进行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只有第2组分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第2组分进行MAILD-TOF质谱分析,根据核质(m/z)推断第2组分为fengycin A和fengycin B。采用HPLC技术测试6种培养基对NCD-2菌株产fengycin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CS培养基中,NCD-2菌株产生的fengycin最多,其次为NB培养基,而在BHI培养基中,NCD-2菌株产生的fengycin最少。测试了不同培养时间对fengycin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NCD-2菌株的生长周期中存在两个fengycin的产生高峰,一个是在培养48h后,另一个是在培养72h后。

棉花黄萎病 枯草芽孢杆菌 抑菌物质 分离鉴定 编码基因 克隆技术

郭庆港 李社增 鹿秀云 李宝庆 马平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071001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712-713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