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种传链格孢菌的初步研究
向日葵黑斑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造成植株的死亡和早衰,严重地影响向日葵籽实产量和油分含量,减产幅度为27.8%~80.6%,油分含量约降低19.0%~33.8%;作者对来自于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10个主栽品种进行了种传链格孢属真菌检测,7个品种的种胚和6个品种的果皮分离得到链格孢菌。本文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这13个分离物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向日葵种子发芽的影响和致病性。通过菌丝特征、菌落特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缘等形态学观察,将这13个分离物均鉴定为Altei-naria alternata;用真菌rDNA通用引物ITS1/TTS4扩增链格孢菌基因组DNA,PCR产物经过测序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3个品种的种胚分离物和4个品种的果皮分离物对种子发芽有显著性影响;分别采用叶片涂布法和浸根法接种13个分离物后,叶片表面均出现带有黄色晕圈的黑斑,与田间发病叶片症状相似,并且从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与接种物相同的链格孢菌,从而说明其具有致病性。向日葵种胚和果皮携带链格孢菌并具有致病性均为国内首次报道。
向日葵黑斑病 传链格孢菌 分离鉴定技术 致病性
兰巍巍 孙鹏 王品品 吴学宏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农业部植物病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4-114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