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盘菌JMTJ-14菌株菌核形成缺陷特性机理的初步分析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其寄主范围广,自然寄主多达450多种或亚种植物.在我国由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严重为害油菜、大豆和向日葵等油料作物和多种蔬菜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菌核病有复杂的病害循环,表现为病菌在罹病植株的病残体上可以产生能够顽强存活的菌核,并以之作为休眠体于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夏和越冬.在适宜的时候,菌核可以直接萌发产生侵染菌丝,侵染寄主幼苗或植株的茎基部;也可以萌发产生子囊孢子,通过弹射和气流将子囊孢子送至植物的地上部分.抑制或降低病菌菌核的形成,可以降低病菌的侵染源基数,降低发病率.因此,研究核盘菌菌核形成特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发病油菜植株残体的菌核上分离获得了一株命名为JMTJ-14的菌株。JMTJ-14的生长速度和致病力与正常核盘菌菌株Ep-IPNA367没有显著差异。采用随机引物法对dsRNA片段进行了cDNA克隆分析,并获得了一些cDNA克隆,对这些cDNA克隆进行了测序和拼接,获得长度约为3.6kb的cDNA序列。该cDNA序列含有一个推定的不完整的阅读框。
核盘菌 菌核缺陷 形成机理 阅读框
刘荣 谢甲涛 付艳苹 程家森 李国庆 易先宏 姜道宏
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 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22-122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