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种传镰刀菌的鉴定及其致病性初步研究
为明确北京地区种植的甘蓝种子健康状况,为生产中科学选择甘蓝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采用洗涤检验法和PDA培养基法对来自北京地区的20个甘蓝品种进行了种传镰刀菌检测。通过从菌落形态、大小型分生抱子形态和大小、厚垣孢子的形态和大小、产孢表型方面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用真菌rDNA的通用引物对ITS1/ITS4对这两株镰刀菌进行PCR扩增后测序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自春甘45和红亩紫甘蓝两个品种的种子上的镰刀菌Fusarium-CG和Fusarium-HM进行鉴定,结果两者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Fusarium-CG和Fusarium-HM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后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不利的影响,与对照相比,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下降,其中10-6个/ml孢子悬浮液处理甘蓝种子后,活力指数显著降低。甘蓝幼苗接种这两个菌株后,发病植株症状表现为自下而上逐渐黄化枯萎,最初子叶变黄逐渐枯死,随后上部的2-3片叶片黄变,较对照植株真叶长势稍缓,发病的叶片以主脉为中心,叶片的一侧黄变,主脉向黄变的一侧扭曲,叶片畸形,与田间甘蓝枯萎病症状基本一致,而且抗病品种的幼苗发病率显著低于感病品种的幼苗发病率。甘蓝种子传带尖孢镰刀菌且能够引起甘蓝病害为国内首次报道。
甘蓝 种传镰刀菌 菌株鉴定 致病性测定
刘梅 王品品 孙鹏 吴学宏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农业部植物病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51-151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