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棉花枯萎菌的生理小种鉴定及AFLP分析
棉花枯萎病(cotton fusarium wilt)是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几乎遍及世界各主要植棉区,给棉花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棉花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引起的,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生理专化性,其致病性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常常存在差异.目前,世界上已经鉴定出8个生理小种,它们在地理分布和致病性上都存在差异.国外分布有1~6号生理小种.我国分布有3号、7号和8号生理小种,其中3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和麦盖提地区,与埃及的3号生理小种相同;8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湖北新洲、麻城和江苏南京等地区;7号生理小种在全国各棉区均有分布,7号和8号生理小种均为我国首次报道.7号生理小种是我国棉花枯萎菌的优势小种,其毒力强,分布广,为害严重,且菌系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与7号生理小种标准菌株的扩增谱带相似,表明供试菌株均属于7号生理小种。目前继续针对剩余的供试菌株进行AFLP分析,进一步明确河北省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的类型和菌系内部的遗传多态性,为棉花的抗病育种、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更有效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棉花枯萎菌 生理小种 菌株鉴定 分子标记技术
王晓光 郭庆港 鹿秀云 李宝庆 李社增 马平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071000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07100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97-197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