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浦老城厢--海派戏剧的摇篮

上海黄浦区有两条河道——苏州河和黄浦江,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中西优秀文化.黄浦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加上市民对文化的需求扩大,也带动了娱乐业争奇斗艳的良性竞争,逐渐形成各类文化场所,并催生了戏剧、曲艺繁荣发展的景象.黄浦区不但综合性的游乐场特别多,而且还是海派戏剧的摇篮。早年,舞台表演的艺术样式比较单调,经过艺人不断努力,逐渐形成剧种多样、剧目繁多、形式丰富、人才辈出的兴旺局面,历经百年辉煌,至今仍然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2008年,由上海黄浦区人民政府申报的“独脚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发源于上海老城厢,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部分地区。它以“说学演唱”的逗笑技巧,赢得观众的喜爱。尽管滑稽戏与独脚戏分属两种艺术形式,彼此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被誉为“滑稽三大家”的王无能、江笑笑、刘春山无一例外都与老城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独脚戏借鉴小热昏、新剧、文明戏的表现方式,通过舞台实践和改革,终于演变成为百花园里的江南奇葩—滑稽戏。它以戏剧的形式演绎故事、塑造人物、设计笑料,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海派戏剧 独脚戏 历史演变 艺术特色

王汝刚

中国曲艺家协会

国内会议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苏州

中文

37-38

2010-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