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从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转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进入了产业升级和新一轮产业发展,杨浦逐步变成了产业结构老化、社会负担沉重、历史包袱大的老城区。在这种情况下,从2003年开始,抓住“创新”这个主题,通过区校联动、创新联动,成功把传统老工业城区转化成为创新发展的工业区。老工业城区转型是世界性难题,必须走依靠创新驱动的新路子,不能走传统发展模式的老路。长期以来,大学、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在体制上是分割的。杨浦探索了三区联动机制,关键就是打破地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围墙,整合发展资源、汇聚各类创新要素,推动产学研融合。城区转型的关键是调结构,但调结构不能是单一的、局部的,杨浦六年的调结构在注重经济和解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区结构的调整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在杨浦这样一个传统工业老化、新兴产业比较薄弱的老城区,要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发展的高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实施国际化战略,瞄准国际高端,让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为我所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推动自主创新。在杨浦这样一个老城区和建成区推进转型,困难极其巨大,挑战极其严峻,关键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
城区转型 创新型工业区 规划设计
陈安杰
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
国内会议
苏州
中文
134-135
2010-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