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GbVe通过缓解H2O2对植株的毒害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黄萎病抗性
本研究将以前期获得的转GbVe拟南芥为材料,探索GbVe基因在抵抗黄萎病菌过程中对拟南芥根系、木质素、H2O2、POD及可能参与GbVe基因抗病反应的基因EDSI、NDR1、Bl1K1、PR4、PR5的影响,从表型、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水平,研究GbVe基因与拟南芥黄萎病抗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将为深入揭示Ve基因抗病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转基因拟南芥抑制了黄萎病菌在植株体内的增殖,其黄萎病抗性明显比野生型拟南芥增强。并且转基因拟南芥比野生型拟南芥根系发达,表明GbVe促进了植株根系的发育和营养吸收,减轻了黄萎病菌对根系的伤害,促进了植株的生长,使植株更强壮,有益于植株抗病性的提高。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的木质素含量均比接菌前提高,但转基因拟南芥的木质素含量在接菌前/后均明显高于野生型。接菌后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H2O2含量都升高,但30h之后转基因拟南芥H2O2含量下降且显著低于野生型,缓解了活性氧对植株的毒害作用。转基因拟南芥POD活力升高且高于野生型。另外,接菌后转基因拟南芥中GbVe的表达量升高;随之EDSI、NDRI、PR4、PR5、Bl1K1表达量明显升高且远大于野生型中的表达量,说明它们参与GbVe介导的抗黄萎病反应。由此推测GbVe介导的抗病反应既依赖于SA介导的信号转导,又依赖于fA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BR介导的信号途径也可能参与其中。
棉花黄萎病 转GbVe拟南芥 过氧化氢 毒性分析 抗病机制
刘丽霞 张艳 王省芬 张桂寅 马峙英
华北作物种质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
国内会议
新疆昌吉
中文
134-134
2015-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