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棉花HB红花近等基因系差异蛋白分析

本课题组利用陆地棉与比克氏棉远缘杂交获得的HB红花性状供体,用丰产、优质、抗病、抗虫的农艺性状优良的棉花品种作轮回亲本,成功转育了一批综合性状良好的陆地棉HB近等基因系,在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有较好表现,丰富了棉花育种资源库.通过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并审定了鲁05H9、鲁HB标杂-1,鲁HB标杂-5等多个红花标记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并在棉花生产中广泛推广利用。为了分析HB红花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进一步综合评价HB红花标记性状对陆地棉基因组的贡献,本研究利用蛋白双向电泳(2D-PAVE)技术,对HB红花近等基因系及其轮回亲本的花、叶片中差异蛋白质进行分析,得到170多个差异蛋白点。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MALDI-TOF-TOF MS/MS)测定了这些多肤链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下一步将重点研究调控次生代谢的重要蛋白,并结合这些蛋白质在发育过程中的丰度变化及修饰特征,分析部分相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及互作网络集群调控规律,以期从蛋白组和转录组水平上初步揭示HB红花近等基因系生长发育、代谢调控规律的分子机制。

棉花 HB红花近等基因系 蛋白双向电泳 差异性分析 代谢调控规律

张法铭 赵军胜 姜辉 王永翠 陈莹 高明伟 张超 王家宝 王秀丽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

国内会议

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

新疆昌吉

中文

135-135

2015-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