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004-2007)--基于对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研究

本文首先整理2004-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然后运用Multilateral TFP Index,推算出制造业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TFP和TFP增长率,并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有如下:① 2004-2007年,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出现TFP ”U字形”的趋势;②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TFP高;③TFP高或者TFP增长率高的企业主要是进行研发和实现国际化的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而这样的企业现在也存在于内陆地区。在内陆地区饮料制造业的TFP急速上升,庐州老窖、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等增加值高,而且TFP比同行业其他企业高,并保持增长态势。在汽车制造业领域,内陆地区虽然比沿海地区TFP低,但是正如借上市之际迅速提高业绩的东风集团和重视研究开发的长安汽车一样,四年间,TFP出现大幅上升。在医药制造业领域,太极集团在海外设立研究部门,重视技术能力的提升。对沿海地区制造业的TFP贡献颇大的行业是汽车制造业,以上海汽车为首,ST金杯、一汽夏利等企业保持着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TFP水平。然而,本文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如果按照Qin数据上收录的主要行业分类来计算的话,那么,进行多样化经营的企业就很难归类,因此必须斟酌各个企业的信息,综合判断其所属行业类别。另外,因为计算的时候没有进行地区间的物价调整,所以结果不能充分反映地区间的差异。再者,沿海地区存在很多诸如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产业聚集的区域,有必要分区域进行分析。因此,改善上述问题、缺陷以便如实计算反映地区差异的TFP,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制造业 上市公司 全要素生产率 面板数据

星野真

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10年“长三角城乡统筹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165-177

2010-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