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洛丽塔式”畸恋故事的深层文化意义--以严歌苓的《阿曼达》《扮演者》《风筝歌》为例

本文以《阿曼达》、《扮演者》、《风筝歌》为例进行解析,力图揭示“洛丽塔”式故事结构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意义。严歌苓用一种跨文化的开阔视角,将一个表面上只是“始乱终弃”的故事,一个14岁少女“遇人不淑”的命运悲剧进行了深刻地文化阐释,将不同文化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与中国式的“轮回”宿命论浑然一体地融合,使得这部短篇小说具有了一种文化高度和精致的艺术效果,摆脱了简单的“洛丽塔式”故事的外在标记,挖掘和赋予了题材深刻的文化意义。三部短篇小说都是具有“时间性”特点的现代成长小说,各有不同文化意义的侧重,在每部作品里多种文化寓意之间也会相互参杂渗透。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民族深层心理乃至“含蓄的”的审美表达方式,西方小说的叙事技巧的熟练运用和精致灵动的语言艺术,都使得严歌苓的小说具有了跨文化视野的开阔大气与丰富的艺术内涵。

小说作品 洛丽塔式故事 叙事结构 严歌苓 美国

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399-405

2010-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