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评价海岛潮间带环境
为深入了解舟山本岛潮间带环境,在2009年8月和10月两个季度月,对舟山本岛的定海、岑港、塘头的潮间带滩涂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对其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38种,其中软体动物17科19种,占50.00%;甲壳动物5科11种,占28.95%;多毛类2科6种,占15.79%;脊索动物和腔肠动物各为1种,占2.63%.定海、塘头和岑港潮间带分别出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14种、30种和20种,其栖息密度分别为45 ind./m2,89 ind./m2,59 ind./m2,生物量分别为285.00 g/m2,510.40 g/m2,406.10 g/m2.根据计算3个站点中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最高的为定海(1.31),其次为岑港(1.02),最低为塘头(0.58);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出现在塘头(3.14),其次为岑港(2.74),最低为定海(2.46);Margalef指数D最高站为塘头(6.46);其次为岑港(4.66);最低为定海(3.42);Pielou指数J”最高为定海(0.93),其次为塘头(0.92),最低为岑港(0.91).3个指数具有相同的趋势.结果表明:3个潮间带断面所在海区环境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塘头、岑港、定海.
潮间带滩涂生态系统 环境质量 大型底栖动物 污染指数 舟山本岛
章飞军 徐忠
浙江海洋学院渔业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106-115
2010-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