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感染对虾夷扇贝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近年来,水产品安全已成为制约当前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双壳贝类滤食的习性,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富集环境中的有害因子,这会损害贝类正常的生长生理和免疫活力.为进一步探讨细菌在贝类体内差异性累积的机理,采用二次接触染毒法、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全菌体抗原、基因组DNA和活菌注射法,研究了扇贝体内细菌累积与扇贝免疫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1)二次染毒实验结果表明,实验1d后,再次暴露大肠杆菌处理组扇贝血清中的SOD和ACP活性均明显高于一次暴露处理的扇贝(P<0.05),但这种作用仅能维持在2周以内.这说明扇贝对细菌感染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在再次感染时表现一定的”获得性免疫”的特征.(2)注射实验4h后,各处理组血清中的SOD酶活性均高于空白组(Ct),但差异不显著(P>0.05).注射两种细菌细胞抗原组分后,扇贝血清中的SOD酶活性由大到小均呈现活菌、全菌体抗原、细菌基因组DNA注射组;而全菌体抗原和细菌基因组DNA注射组中,大肠杆菌处理组的SOD酶活性均低于粪肠球菌.72 h后,粪肠球菌全菌体抗原注射组的酶活性最高,明显高于大肠杆菌全菌体抗原处理组(P<0.05),其他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虾夷扇贝 大肠杆菌 粪肠球菌 免疫酶活性
李斌 陈碧鹃 齐占会 方建光 刘义豪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213-222
2010-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