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试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想

本文阐述了阴阳和谐思想是《易经》的灵魂。首先,《易传》从哲学高度、从宏观上说明了宇宙整体的和顺与秩序性。其次,整体和谐观念还包括阴阳之间不断地交感或交易,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因阴阳交感而和谐有序,生生不息。在阴与阳的关系中,尤其凸显和谐与统一的方面,是由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决定的,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天人合一是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由此构成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和主色调。其中涵盖着三层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身(心与身)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三者中都蕴涵着阴阳关系,自然中天与地是阳与阴、人中男女是阳与阴、人自身的刚与柔也是阳与阴;阴阳关系又反过来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和主色调,阴阳和谐思维是天人合一的具体展现,又丰富和强化了天人合一思维。《周易》阴阳和谐思维正是在中国奴隶制的经济政治基础上,在天人合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周易》阴阳和谐思维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哲学,它所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调节这种关系而实现和谐为最高目标。《周易》的天地人三才思想,阴阳和谐思维,是以自然界所包含的万物的特性为据,旨在说明人道应以宽厚、仁义为德,应具有特大恢宏的气度。这种观念陶铸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热爱和平、团结和睦的特殊品格。

《周易》 阴阳和谐思想 道德哲学

王广星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人大常委会

国内会议

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十二届国际易学大会北京年会

北京

中文

373-376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