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基于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的研究
本研究利用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原始数据,研究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描述统计和逻辑斯特回归的方法探索妇女的初婚年龄、民族状况、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城乡)、存活孩子状况、生育孩子的性别结构和政策因素对她们生育意愿和行为之间差异的影响,年龄作为控制变量,除了年龄、初婚年龄为定距变量外,其他均为定类变量。从个人背景(包括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社会政策和生育孩子状况三个角度研究其对意愿生育数量和实际生育行为二者差异的影响。妇女自身的特征和属性如初婚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和婚姻状况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有关,相关性的强度和方向有待进一步检验。孩子的性别结构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差异的影响能够体现性别偏好,存活状况对差异的影响能反映孩子的死亡替代情况,仅用孩次结构考察性别偏好的影响,它们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性别偏好是导致生育行为大于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家庭为了满足理想的性别结构而继续生育,多生多育是获得理想孩子性别结构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有着性别偏好的家庭实际生育孩子数高于理想孩子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性别偏好 孩次结构
靳永爱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42-157
2010-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